而又有阳变而为阴者,草医凉剂之过也。如丸不就,用酒打面糊为丸如麦大,两头尖,入于针破口内,沉膏贴之,后用膏药及生肌药迫出脓血毒物。
是为阴斑、阴痧。及或表病里和,而下之太早,表热乘虚入里,而或不成结胸,但为热利不止,心下满硬或痛,烦渴咽干,脉滑数而或实者,或诸腹满实痛者,或烦渴谵妄者,小便赤涩,大便或硬,或热泄,脉滑实而紧甚也,并宜调胃承气汤下之。
临睡进一服,半夜再进一服。夫欲汗而脉忽沉细,而或不见者,阳表正气并入于里故也。
此伤寒湿热极甚,而发黄者,开结退热,双利大、小腑以除水湿,则利和而愈也。大发风温而成痉,湿温重促命终。
复遇釜江谢安达,慨然任其事,凡工匠供馈之费,悉出于己。如有恶疮,再用研碎,以井花水调敷之。
自江淮间地偏暖处,唯冬及春可行之。【注】咽痛一证,寒热皆有。